当下,酱油、醋市场的竞争,已经是愈发激烈。
根据近期17家A股上市调味品企业发布的财报分析,行业已经呈现加速分化态势。“2019年17年上市企业中亏损企业数量为0,2023年则有9家企业开始出现营收和利润的双降,其中有两家企业为亏损状态。”赛迪顾问消费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郝振凯向《中国经营报》分析说。
与此同时,记者注意到,调味品企业的产品类别中,复合型调味品的销售大多呈现上升趋势,已然成为第二增长曲线。就此,记者向千禾味业(603027.SH)、海天味业(603288.SH)、中炬高新(600872.SH)等多家调味品上市企业发去采访函或者致电,但是对于2023年的业绩、复合调味品未来发展等问题,均未给予回复。
“调味品的发展其实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,长期来看,中国调味品市场值得看好,并且有充分的发展空间。”对此,著名食品营销专家、龙品锡资本创始人王海宁认为,首先,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,让复合调味品有了新的增长空间;其次,餐饮行业的复苏,让调味品to B市场发展有了增量空间。
行业内卷加剧
记者注意到,海天味业、加加食品(证券简称“ST加加”,002650.SZ)、恒顺醋业(600305.SH)等企业2023年的业绩出现“双降”。
财报显示,2023年,海天味业实现营收约245.6亿元,同比下滑4.10%,归母净利润约为56.27亿元,同比下滑9.21%;加加食品2023年实现营收14.54亿元,同比下滑13.78%,净利润则亏损1.91亿元;恒顺醋业2023年营收21.06亿元,同比下降1.52%,归母净利润8689.94万元,同比下降37.03%。
千禾味业在年报中提到:“2023年,消费需求低迷,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加极致,市场主体为进一步抢占存量消费需求、竞争更加激烈……渠道迭变和商业模式创新,企业获客难度和获客成本加大;此外行业产能相对饱和,企业竞争加剧。”
郝振凯指出:“2023年调味品行业出现业绩下滑和亏损,更大程度上是行业增长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内部结构调整。”他认为,相比于2022年,2023年整体增速确实呈现放缓趋势。从行业内部看,市场进入成熟期,竞争更加激烈,对于企业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现阶段调味品行业正朝着复合方便的方向迈进。从结构来看,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酱油、蚝油等单一调味品类企业,复合调味品则呈现增长趋势。
王海宁则表示:“调味品行业出现业绩下滑和亏损的原因是市场饱和,低迷的消费需求未能支撑品牌业绩增长,这与消费分层有着直接的关系,当下消费者能省则省。”同时他认为,行业供大于求加剧了品牌间的内卷,因此促销活动的增多和渠道成本的增加也影响了调味品行业的业绩;另外,高端调味品的故事讲不下去了,尤其是“零添加”系列的产品,并不能打动消费者,因此品牌通过高端产品获得高利润的方式走不通了。
正如上述所言,记者注意到,近几年“零添加”几乎成为各大调味品企业的主打产品,而且价格居高不下。但从上市调味品企业的最新财报看,主力产品销量下滑,“零添加”难以成为企业“拉客”的噱头。
线上线下竞争激烈
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消费者主要通过线下商超商品陈列处(52.2%)或综合电商渠道(40.4%)了解调味食品,超五成消费者购买调味食品的渠道为连锁超市/大型商场(55.0%)、综合电商渠道(43.7%)。
记者注意到,2021年以来,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开始下滑,从2021年年末的7430家,下降至2023年年末的6591家。
面对外界对于公司经销商数目变化的质疑,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,经销商数量与营收之间不是呈正向比例关系,经销商数量的减少一方面是公司对网络的主动优化,更注重经销商的发展质量;另一方面在存量经济下,竞争也更加激烈,一部分效率低下缺乏竞争力的小规模经销商被市场所淘汰。
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,海天味业线下经销商的减少,主要是企业此前为了业绩增长大幅扩张导致的。“道理很简单,一个县城里如果有两到三家同品牌经销商,它们之间就容易形成恶性竞争,导致出现窜货及其他问题,整体价格体系就会乱。”
王海宁表示:“在线下市场,硬折扣零售或许将成为调味品的主力渠道,而离消费者更近的社区超市,能够解决消费者突发的调味品需求。”他认为,渠道越多元,购买越方便,也就意味着消费者不需要通过囤货来获得低价的产品,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调味品的分销。
记者注意到,近几年,调味品企业纷纷进行线上布局,但是多数公司线上渠道的营收出现增长停滞或下滑。财报显示,2023年,海天味业线上渠道营收合计8.89亿元,同比减少10.06%;中炬高新线上营收也从上年度的1.09亿元减少至9780万元;千禾味业的线上营收合计6.31亿元,与2022年基本持平。
就此,朱丹蓬建议:“以调味品来说,整体来看,传统渠道应该是主力销售渠道,因为调味品单价比较低,重量比较重,从电商的角度来说,它的物流费偏高,未来还是应该以传统渠道为主。”
“线上与线下渠道的差异,更多是在于产品售卖信息流的获取方式上。目前线下渠道的创新空间较为有限,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美化展示空间。线上渠道方面,基本各类企业都有布局,差别在于企业对短视频、直播带货等方式的介入时机,以及运营团队自身的素质能力、打造优势品的能力上。”郝振凯表示,根据年报数据,企业品牌营销费用的大幅增长,对部分业绩承压的企业而言,营销ROI(投资回报率)则呈现降低趋势,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理解为获客成本的增加。
复合型调味品增长快速
记者注意到,目前,复合调味品已然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线。
这从企业财报上可以看出,例如,海天味业2023年的非主力产品实现增长:醋、料酒、复合调味品等其他产品营收总计34.99亿元,同比增长19.35%;天味食品(603317.SH)2023年在火锅调料、中式菜品调料、香肠腊肉调料等多个产品板块实现收入正增长,对应产品营收分别为12.22亿元、15.19亿元、2.96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1.97%、28.58%、47.73%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到5133亿元(其中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为1786亿元)。根据艾媒咨询报告,预计2023年我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将达到2032亿元,2027年达到3367亿元,复合增长率为13.46%,市场空间广阔。
基于此,很多调味品企业开始布局复合调味品和进行产品创新。其中,海天味业推出黄豆酱、拌饭酱、火锅底料等产品;千禾味业推出柠檬醋、火锅醋;中炬高新旗下的厨邦品牌推出火锅底料、火锅鲜蚝油等。
但是财通证券分析认为,复合调味品面临以下问题:渠道库存积压,特别是企业推出大量新品,需要进行库存去化;复合调味品行业竞争格局恶化,产能过剩导致供大过求,且行业同质化严重,企业难以生产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爆款产品;渠道红利暂时褪去,经历了2020年的快速发展,渠道扩张迅速,渠道治理亟须调整优化;消费者教育和市场渗透率有待提升,且需长时间培养消费者心智。
“因此,头部企业着重调整渠道,并进一步对经销商进行规范管理。”财通证券表示。比如,有些企业通过大力促销消化积压库存,对经销商进行分级管理,推出优商扶商的分级运营模式;细化渠道划分,根据不同品类间的销售终端差异,将调味料与方便速食在经销商等方面做出区分。
“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规模达到5.3万亿元,2024年餐饮行业规模必将超过6万亿元,餐饮行业的增长,也带来调味品市场的增长,二者是唇齿相依。”朱丹蓬表示,未来复合调味品的增长还是非常迅猛,但传统单一的品类会被复合调味品蚕食部分市场份额,这从很多传统调味品企业的业绩不难看出。“未来调味品会以餐饮渠道作为增长的核心,这是一个大的趋势。”
好评 |
|
0% | 0 |
中评 |
|
0% | 0 |
差评 |
|
0% | 0 |